分类

PEI线性转染试剂:原理、应用与实验优化指南

Apr 14th,2025 61 浏览量
在基因功能研究和重组蛋白表达领域,细胞转染技术是核心实验手段之一。PEI(聚乙烯亚胺)线性转染试剂作为一种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,凭借其高效性、低毒性和经济性,已成为实验室常用工具。本文将从作用原理、操作流程及优化策略展开,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实用参考。  
一、PEI线性转染试剂的作用机制  
PEI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,其线性结构通过静电作用与带负电荷的DNA结合,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复合物。当复合物接触细胞膜时,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。在溶酶体酸性环境下,PEI的质子海绵效应促使溶酶体破裂,释放DNA至细胞质,最终进入细胞核完成基因表达。相较于支链型PEI,线性结构具有更优的电荷密度和更低的细胞毒性。  
二、标准实验操作流程  
1.试剂配制:将PEI粉末溶于无菌去离子水(pH 7.0),终浓度为1 mg/mL,经0.22 μm滤膜除菌后分装保存。  
2.DNA-PEI复合物制备:按N/P比(氮/磷摩尔比)4:1~8:1混合DNAPEI,室温静置15-20分钟。  
3.细胞转染:将复合物加入含10%血清的培养基,作用4-6小时后更换新鲜培养基。  
4.表达检测:转染24-72小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、Western blotqPCR评估效率。  
三、关键优势与应用场景  
PEI线性转染试剂在悬浮细胞(如HEK293CHO)中表现尤为突出,其优势包括:  
  • 转染效率可达70%-90%,高于脂质体试剂;

  • 适用于大规模蛋白生产(1-10 L培养体系);

  • 兼容含血清培养基,简化操作流程;

  •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过表达、CRISPR编辑、病毒包装等领域,在疫苗开发和基因治疗研究中展现重要价值。  

四、实验优化与注意事项  
1.N/P比优化:通过预实验确定细胞系特异性比例,过高会导致毒性,过低则影响转染效率。  
2.细胞密度控制:贴壁细胞建议在60%-80%融合度时转染。  
3.质量控制:使用内毒素检测试剂盒确保PEI纯度(建议<0.1 EU/mg)。  
4.毒性处理:若出现细胞皱缩,可添加2-4 mM谷氨酰胺增强代谢。  
中科百抗可提供高效低毒的PEI线性转染试剂,有需求欢迎联系中科百抗客服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