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
如何优化siRNA转染条件?

Sep 1st,2025 77 浏览量

在靶向基因沉默、药物筛选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,高效、特异的siRNA转染是获得可靠数据的关键。然而,许多研究者面临共同困境:相同的siRNA序列和试剂方案,在不同细胞系中沉默效率天差地别——有些细胞沉默效果显著,另一些则毫无反应或伴随严重毒性!其核心挑战在于:不同细胞类型的内吞能力、内体逃逸效率以及对转染复合物的耐受性存在巨大差异。
一、为何优化“Ratio”对siRNA转染至关重要?
DNA转染不同,siRNA需要在细胞质中释放并装载到RISC复合体上才能生效。转染试剂通过与带负电的siRNA结合形成纳米复合物,促进其被细胞摄取并逃离内体/溶酶体降解。
Ratio(通常表示为μL 试剂:nM siRNAμg试剂:nM siRNA)失衡会导致:
1.试剂不足 (siRNA过量):
·复合物带弱负电或中性,无法有效结合细胞膜,摄取效率低下。
·过量游离siRNA易被血清核酸酶降解,且可能诱发脱靶效应或免疫刺激。
2.试剂过量 (siRNA不足):
·形成带强正电荷的大复合物,易聚集或与血清成分结合失活。
·高正电荷复合物对细胞膜破坏性强,毒性显著增加,导致细胞死亡或应激反应。
·即使进入细胞,过量试剂可能干扰内体逃逸或胞内转运,反而降低沉默效率。
3.内体逃逸失败:即使比例合适,但试剂本身内体逃逸能力差(常见于传统脂质体),大部分siRNA被困降解,无法发挥作用。
二、siRNA转染条件优化通用策略
1.确定细胞密度与状态(基础):转染时细胞应处于“旺盛对数生长期”(通常60-80%汇合度)。密度过低(<40%)影响复合物结合;密度过高(>90%)导致接触抑制且试剂毒性易显现。推荐密度:60-80%(贴壁细胞)。
2.设定siRNA用量(起点):针对靶基因设计高特异性siRNA(建议验证2-3条不同序列)。在24孔板中,常用20-100 nM终浓度作为起点(如100 μL体系加入1 μL 20 μM siRNA储存液即得20 nM终浓度)。难转染细胞或毒性敏感细胞可从更低浓度(如10-20 nM)开始。
3.优化Ratio(最关键):
·起始点:优先查阅试剂说明书推荐的细胞特异性Ratio(若有)。如果没有,对于通用型非脂质体聚合物试剂(血清耐受型),一个常用起点是1 μL 试剂:20 nM siRNA (例如:20 nM siRNA 1 μL试剂/24孔)。
·梯度测试:强烈建议对新细胞系或难转染细胞进行梯度测试。围绕起始点设置梯度Ratio(如:1:101:201:301:40 μL试剂:nM siRNA)。
稀释与混合:siRNA与试剂分别溶于无血清基础培养基(如Opti-MEM)或专用稀释液(血清耐受试剂可直接用完全培养基稀释)。体积通常各25-50 μL24孔板),混合后室温孵育15-30分钟(形成复合物),再均匀加入含细胞的培养基中(血清耐受试剂无需换液!)。
4.评估指标(转染后24-72小时检测):
·沉默效率(%):qRT-PCR检测靶基因mRNA敲减水平(金标准),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敲低(若抗体可靠)。理想沉默>70%
·细胞活性(%):使用CCK-8MTT或台盼蓝染色法检测活细胞比例。理想状态是高敲低(>70%) +高活性(>85-90%)。
·非特异性效应:观察细胞形态,或用对照siRNA(Non-targeting siRNA)排除试剂毒性或非特异免疫激活(如细胞变圆、脱落、空泡化)。